賀文瑞,1955年10月26日生,河南省輝縣市人,2012年被我市評為專業技術拔尖優秀人才。結業于清華美院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山水寫生強化班。自幼酷愛繪畫,扎根生活,苦心追求,既注重傳統的繼承,又著力于新意的創造,山水遠追宋元諸家,近習明清各派,博取精華,吐故納新,已逐步形成了雄秀蒼韻清新雅致的藝術風格。
現為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豫皖情國畫專業委員會委員、長城書畫院士、新鄉市山水畫藝委會會員、太行山書畫院特聘畫家。國畫作品《秋山古道》在2004年入選入編當代中國名人名家書畫集;作品《太行清音》入選入編河南省第三屆中國畫藝術展;作品《鄉情》在第九屆“中華杯”“第三屆中國書畫深圳論壇”全國書畫大展上榮獲銀獎;《太行人家》入選入編河南省第四屆中國畫藝術展;《清音》入選入編河南省第三屆山水畫藝術展;《云游故鄉》入選入編河南省第六屆中國畫藝術展;《石泉苔徑午陰涼》入編中央電視臺書畫集并被中央電視臺收藏;《溪山吐翠》在海內外知名書畫家作品邀請展上獲優秀獎;《太行山下小康人家》入選中國寶豐全國書畫大賽;《秋光勝似春》《清秋》《桃花灣》刊登于中國和諧之聲第二期丹青•書畫名家欄目。“胸懷博大•氣勢磅礴”淺析賀文瑞的山水畫載入2012年《共和國驕子》一書。2014年為神舟科技大廳創作巨幅國畫《太行雄魂》;《霜林醉晚》《清音四時鳴》《春沐太行》《古寨飄香》等被中國國際集郵采納出版為電話卡、郵票、明信片,多件作品被國內外友人收藏。
籍貫:河南輝縣市城關鎮新橋,漢族
電話18537173792
滋潤明麗 俊秀雄奇
——賀文瑞山水畫探究 張本平
中原大地,文化底蘊豐厚,歷來文人輩出,歷史上出過不少飽學之士、名家巨匠。濃厚的中原文化氛圍,強大的美術創作陣容,喜人的創作成就,令全國書畫界刮目相看。唐代的吳道子,北宋畫家的武宗元,南宋的李唐、李迪等,還有當代的魏紫熙、謝瑞階、盧光照、秦嶺云、謝冰毅、李明、馬國強等,先后涌現出一代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又涌現了一大批在全國頗具影響的實力派畫家。其中出生在河南輝縣的賀文瑞先生就是近年在中原畫壇殺出的一匹黑馬,他以其滋潤明麗,俊秀雄奇的獨特繪畫面貌脫穎而出,成為新的代表人物。
近日,在中原書畫院創作室里,筆者再次領略了賀文瑞山水畫創作的過程,得到了視覺的震撼和心靈的洗滌。受古人繪畫的影響,賀文瑞喜歡創作具有高古之意的作品,他雖多有身在自然的體會但卻能和古人前賢的筆意相隨。他現場創作的丈二匹《香飄太行》中就展現出濃濃的古韻,用墨講究層次,技法與意蘊的深淺、厚薄,隨類而施,用墨或濃或淡,或焦或濕,反復皴擦,層層積染,渾厚蒼潤,氣韻生動。畫中春天的桃花、雜樹,挾裹著畫家對家鄉濃濃的情懷融化在一起了,生動自然,親切感人。
綜觀賀文瑞的山水畫系列大都是其心象寫照,無論是崇山峻嶺的宏篇巨構,還是畫家鄉太行壯麗勝景,無不是他精神家園的理想所在,富有生機和感召力。筆者在品讀他的山水畫時每每能產生一種使人向往、想走入其中的感覺,這也許就是北宋大畫家、繪畫理論家郭熙所說的可游可居之境吧。
當代中國書畫史上,眾多大師或放浪形骸之外,或俯仰宇宙之間。放浪形骸,是超然物外的灑脫姿態;俯仰宇宙,則是胸懷天下的濟世情懷。雖然我們一直以為藝術更屬于“道家”的哲學范疇,但每一個藝術大家卻都藏著一顆滾燙的“儒家”的心懷。也可以說,對于中國傳統藝術而言,都是“內于儒而外于道”的。從吾結識多年的賀文瑞的身上,依然能感受到這種藝術傳統的延續性,這十分難能可貴。通過現場觀看他創作的大作《香飄太行》,我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他那“儒道相濟”的山水情懷。
從賀文瑞所畫的《故山多在畫屏中》《秋水無聲》《太行秋牧》《蒼茫太行》《八里溝小景》《寂靜的山村》《秋風深谷》《山林綠蔭》等山水畫之中,亦窺到其大器不琢、不媚不俗之氣度。那千巖萬壑、古松流泉,正是他不隨流俗、坦蕩胸襟的自然流露。”我認為,可以用“筆尖寒樹瘦,墨淡野云輕”(五代荊浩句)來形容賀文瑞的畫作。在他看來,藝術作品表現的是心靈,因此不同的人會對水墨有著完全不同的解讀。對于水墨,有人感受到激越,有人觸摸到沉靜;有人傾注筆墨去表現太行四季之景。有人會漫步在暈染中神思天外。很多時候,繪畫者的氣息會帶領觀者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與偉大,讓人駐足畫前領略大千世界。這就是水墨的品相,而這份難以言說、只憑心會的品相,不單在于畫家對眼前景致的描摹,更在于其對心境的抒發。正因如此,在千年的傳承中,水墨更強調的是心性的修煉,而不是一筆一畫對大自然的真實再現。意氣到時,寥寥數筆,已不須贅言。
對于儒家來說,我們或許以為其對藝術的要求不高;但觀之于孔子的話可知,藝術在儒家學問中有著重要的位置??鬃诱f:“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這里面的“藝”是“禮、樂、射、御、書、數”之“六藝”??鬃诱J為,君子要體現其真才美行,需要先“游于藝”。“六藝”之中雖無繪畫,但書畫同源。所以作為一個畫家,其作品與技藝能體現其“君子之德”。
賀文瑞對筆者說:“所有在水墨繪事中探求的人,面前都有兩條清晰的路可走:一條叫‘傳統’,一條叫‘自然’。兩條路都沒有盡頭,只有深處。走進深處,會發現其實也是一條路。正所謂‘殊途同歸’。”他喜歡古人的那些經典文學作品,并將這些帶有畫意的文字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從而呈現出自己追古的夢。在求藝途中,他在學習筆墨技藝的同時,也盡可能地研習畫理、默誦經典。他深知,筆墨技藝可以通過長時間的錘煉去慢慢提高,然而古典文化的精髓卻要靠自己的體悟與修為去理解,這樣或許才能洞徹點滴。他的這一理念在作品《太行秋韻》中便可窺見一二。在作品中,他用頗具現代感的筆墨與構成展現畫面,使其透露出幽遠的意境與古意盎然的韻味。清代鄭績說:“當究用筆、用墨、煉形、煉意、得氣、得神,方是心學。”文瑞的筆墨形意已漸人妙境,畫中的氣與神已展現出頗具個性的格調和韻味。他的作品中有著很多人的影子,比如石濤、沈周、戴進等。他的畫能與古為徒。他在明清山水畫中悉心體會古人筆墨的法度、格調、化為表達自己情感的手段和載體。由此,他的畫便少了時習,多了耐品的意味。他以自然為師,用筆墨貼近心靈,與觀者共鳴。
賀文瑞能成為河南山水畫壇的實力派畫家,是他以以古人為師,以造化為師,腳踏實地、甘于寂寞的勤奮和悟性分不開的。多年來,筆耕不輟,日積月累,表現出了他的執著。在他的山水畫作品中,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處處體現著熱愛生活、擁抱生活的熱情,而且,始終以現實生活為創作之源,堅持寫生,在自然中激發靈感,使其筆下的作品形神兼備,氣韻生動。他的筆墨率性而不拘謹,以書入畫,求金石之韻,顯示出一種難得的蒼茫氣息和雋永意蘊。
大道無形,藝無止境。賀文瑞的山水畫作品系列雖然體現了“儒道相濟”的哲理和“中和之美”的境地,作為他的老友、我希望他在繪畫生涯中不斷進步,使作品在哲理、意境以及技法上不斷提升,直至臻于完美。
(本文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詩詞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創作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河南機電職業學院中原美術學院院長、副書記,鄭州市中原書畫院院長,《中原書畫報》總編,鄭州市政協委員,鄭州市版權協會常務副會長,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河南工程學院特聘教授,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客座教授,鄭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地址:鄭州市豐樂路與博頌路交叉口路東1號樓中原書畫院
電話:0371-63752045 13503814805
郵編:450053 中原書畫院官方網站:www.munouraku.com 郵箱:94805743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