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湘人書藝簡介
韓湘人書體郁勃剛韌、坦蕩磊落、雄勁端凝、蕭散渾穆,線條語言和結字藝術自成風色獨標高格,為海內外書界同道一致推重。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以及國家級書法專業報刊對其書藝做過多次專題報道。
收藏熱線:0371-63752045 / 0371-63754017
妙道自省 卓然成家
——韓湘人的書法藝術及美學 張本平
書法作為漢字書寫的法則,書法界已經形成了共識,即技進于道。技就是技術、技法,道就是法則、規律。但是,對于進道之道即如何進于道,各個書家則自有其特色。中國書協會員、中原書畫院名譽院長韓湘人的書法特色是具有很深的懷古情結。他研習書法四十多年,重視向傳統學習,起初于漢碑、魏碑臨寫尤勤,至今臨寫不輟,努力在傳承中創新,尤其在行書藝術方面,多以漢碑略參魏書筆意出之,筆勢靈動,渾穆而潤雅,呈現出他在把握規范尺度與表達藝術性情方面的控制能力,這是他懷古師古、文化積累、人生體悟的自然流露。在當今中原書家之中,韓湘人是一位既有歷史情懷,又有當代意識的書法探索者。近年來,他傳承與創新、思考與實踐,都非?;?。書法探究勤懇、專精,尤其在行書藝術方面,盡情地讓書法觀念、技巧、形式交織互動,打開一片新的行書景象。
韓湘人的這種懷古情結,既明確標示在他的書法主題高古簡遠上,更體現在那幅杜甫《秋興》八首八尺八條屏行書中。作品呈現出郁勃剛韌、坦蕩磊落、雄勁端凝、蕭散渾穆,線條語言和結字藝術自成風色獨標高格的“湘人氣象”。他用其最具感染力的行書體勢和金石氣、書卷氣兼具的筆調,深情表達了對古代詩人高志遠識和中國士大夫精神的仰慕。如:四尺豎幅杜審言《和晉陵陸呈早春游望》“獨有宦游人……”、四尺豎幅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小三尺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懷君屬秋夜……”、六尺豎幅賈島《寄韓潮州愈》“此心曾與木蘭舟……”、李商隱《晚晴》“深居俯夾城……”等形成了他幾年前主攻王鐸果毅剛猛的書法風格主格調??v觀他的書法中堂、對聯、圓光、扇面、斗方、橫披、條幅、條屏、長卷等,其書作優取眾長,兼容歐陽詢的斬截剛斷、米芾的新鮮活潑和王鐸的雄放厚重,又追求章草和王寵書法的古雄樸厚,形成筆墨靈動、線條飄逸、點畫遒勁雄健、昂奮挺拔,行筆跌宕流暢、縱橫肆張,構架嚴謹豁達、氣勢磅礴的個性風格。
懷古情結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詠古和懷舊,也不是偶然生發的思古之興,而是對古與今關系有著深刻認識的一種社會反思與心靈觀照。筆者與韓湘人是二十多年的摯友,節假閑暇時,不斷雅聚,交流書法藝術,暢談藝術人生,所以我深知他的懷古情結,從書法藝術探索來看,他深知中國書法的源遠流長,懂得要有所創新,必須認真地鉆研經典,學習前賢,繼承傳統,這也是他所說的“入古”。這種“入古”或“懷古”,不只是對古代書法資料的研究,更是對古代書法精神的追尋。在古代,書法更多地承擔著修身養性、愉悅性情的功能,它是古人自我審美追求和生活情趣的自然流淌,這也成為我們今天反復把玩而又味之不盡的原因。學習古人,就要明確“游于藝”的意義,在攘攘紅塵中擁有一顆平靜的心,不急功近利,不眼花繚亂。韓湘人就是這樣努力的。中國書協第四屆學術委員會委員、鄭州大學特邀教授、著名書法理論家西中文這樣評價:“韓湘人是一位新世紀涌現在中原書壇的實力派中青年書法家?!彼彩且晃患嫣熨Y、學力和悟性且有著藝術追求的書法家。中原文化賦予他天然的神思與靈性,文聯生涯歷練了他獨具的品格和意志。他從市文聯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再到黨務統籌全局的領導崗位,在實踐中不斷歷練自己,見識更加廣博,思想更加成熟,修養愈加深厚,品性愈加穩健。工作經歷涵養了他端正、謙淡優雅又不失靈性的個性氣質。他不僅書藝精湛且人品高尚。他為人大方,深得同道好友贊嘆。他認為,學書先學人,只有學其書,尚其法,方可得其真。在俗流滾滾的當下,他能夠保持一種端正大氣之態,應當是大家效仿的榜樣。另外,他的懷古還有尋覓精神家園的意義。須知,書法研究是他的業余愛好。2000年之前他在鄭州文聯擔任秘書長,此后至今的十多年間,他一直從事市新聞出版及黨務工作。他在工作之余學寫及創作書法,在盡職盡責地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在與古人的對話中,在中華文脈的傳承中涵養著自己,升華著自己,使自己厚重起來,包括著書藝的提高。對于書法家來說,功夫在書法之外。古人云,書之妙道,神采為上。韓湘人正是抓住了神采這個核心,無論是用筆還是用墨,都在圍繞神采,追求神采,這就鑄就了他書法鮮明的個性。神采是人們對書法的自省、感悟。誠然勤能補拙,然而有的人一輩子也跳不出樊籬,寫出的字如同算子,幾十年無所變化。書法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屬于靈感上的東西,是需要一點“天分”的。為什么同是學寫字,有的進入很快,有的遲遲抓不住要領?造成這種差異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個人的感悟不同。韓湘人正是由于他的悟性很高,所以能夠一下子抓住本質,悟出妙道。
從韓湘人的人生實踐和書藝探索來看,懷古情結不是單向的靜態的,而是一種雙向的動態的精神活動。慕古追古,更激發他努力把古代文化碑帖作為當代現實資源,并在此基礎上有所前進。他以為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解讀能力,要真正有所理解、有所體會;二是轉化能力,從審美觀到技法體系都需要轉化,不是復制,不是模仿,終極是創新。對一個書法家來說,所追求的當然是有自家面目,即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他從王鐸、王寵、米芾、顏真卿、孫過庭、歐陽詢、晉帖(二王)、魏碑、漢隸等古人作品的臨寫中,選擇有感覺能深入的一部分進行研究,然后邊擴展邊深入,在與古人的對話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解、形成個性化的筆法、字法,并隨著長年累月的實踐,手腦并用地不斷豐富與調整自己的審美意識與表達方式。如:體現漢末章草及孫過庭《書譜》小章草的岑參詩四首2米手卷書法、體現王鐸另一面目的書杜甫《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賀知章《回鄉偶書之二》“離別家鄉歲月多……”、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勝事……”六尺豎幅元人郭天錫《題畫梅詩》“天仙剪碎赤城霞……”、四尺豎幅“半壁…、一盞…”對聯等。在長槍大戟銛銳矛鎩中調和了不少圓融,線條和筆法內容豐富老道了很多。
和韓湘人二十多年的接觸交往,深切地認識和強烈的感覺到,他最為可貴、最令人不可思議是他的書法一直不斷進步,他的進步軌跡快得讓人跟不上,他的字一直在不斷進步、完善,隔不半年無論用筆還是結體就有飛躍、又有大的變化。讓人看不到他的書法終極面貌和終止的風格到底是什么,就是說他的書法追求一直不停步,書法水準一直在優化、不斷上升、沒有止境,風格沒有固步僵化一成不變,總給人產生極大地迷惑、誘惑、好奇乃至贊嘆,這是令人生畏、卻又很令人為他感到欣慰的。這恰恰暗合了古人所贊賞的書法不斷進步所必經的漸入佳境、不斷愉悅的良性循環良性推動過程。他在藝術的探索上永不停歇永不止步,完全源于他的心胸開闊豁達、眼界敏銳深遠、氣量海納百川。無疑是他書法不斷進步進取的動力和原因。
兩年前,他的書法刻意夸張王鐸的跳擲騰挪、險絕刻厲,字寫得過于瘦長郁勃猙獰怪異。當時以為這就是他的風格了、“韓湘人風格”形成了。其實不然,近半年來,他的書法一改幾年前的狂放不羈,比兩年前有極大或者說是顛覆性的變化。極大限度地融入吸收了王寵的意態古雅、清淡隱逸、含蓄溫婉、寬博蕭散、動靜結合、疏逸從容的風神。強烈地凸顯出了晉人的“韻”、禪宗的“靜”,與世無爭無嗔、淡泊處事處世,與從前刻意放大王鐸的所謂“韓湘人風格”而表現出的森然欲搏人的張牙舞爪、兇焰萬丈的“火氣”相比完全判若兩人,很難相信是他寫的,對他很快地、大膽地否定顛覆自己以前風格的悟性、手段、氣魄、膽量所折服。拜讀、欣賞兩個月前寫的如四尺橫幅《漢樂府詩》“生年不滿百……”、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稠花亂蕊晨江濱……”;四尺豎幅如《漢樂府詩》“青青園中葵……”、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王寵《山行》“名山時訪道……”、王寵《月》“月色太無賴……”、六尺豎幅宋人唐庚《郊外春日》“城中未省有春光……”等那種遠離人間煙火的了無機心、從容淡定、靜謐若處子、大悟如老衲、初月出天涯與眾星列河漢、含蓄凝結與蕭朗悠遠和諧妥帖在一幅中令人猶如醍醐灌頂耳目煥然,令人心神震撼。
近年來,韓湘人的大字榜書比以前更顯得正氣凜然、氣勢恢宏,如“景行維賢”、“無上般若”、“盛世中原”、“法雨慈云”、“耕云步月”、“積財儲寶”、“蘭芷軒”等更趨成熟完美,大家風范卓然呈現。
令人稱妙叫絕的更要數他的行草書斗方,如: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李益《攬鏡》“萬事銷身外……”、杜牧《長安秋望》“樓倚霜樹外……”、劉禹錫《秋風引》“何處秋風至……”、韋應物《聞雁》“淮南秋雨夜……”、明施閏章《山行》“野寺分晴樹……”、釋潤通《詠梅》“萬樹寒無色……”等猶如華裳博帶的謝家子弟動靜有致、氣定神閑、骨格清奇、風神超邁,不可言表的爽爽英風豪宕之氣難以盡述其妙??梢哉f他的斗方完全打由他明顯標記符號、絕對遠離狂怪魔道、從傳統中來的英武磊落、又不乏跳脫活潑、剛柔兼有,一派碩學鴻儒、得道高僧、正人君子形象。王寵書風的蕭散、古拙、疏秀風神與筆法點畫的細膩到位確已纖毫俱現。
韓湘人的書法走到今天卓然成家,有今天的自家面貌,我們根本不感到奇怪。因為我們常??吹剿R帖、背帖下的功夫,通宵達旦臨摹、背誦傳統經典法帖是他的家常便飯。他通讀、背誦傳統經典詩詞歌賦精力過人。他通讀諸子百家、通覽《史記》、《資治通鑒》、通誦《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唐詩鑒賞辭典》、《孫過庭《書譜》等等,他不管書寫什么內容都必是能背或者先背會、能理解再書寫的。如(《韓湘人書法作品集》冊頁圖示)可見他臨寫的漢《張遷碑》、王羲之《十七帖》、顏真卿行書“三稿”(即《祭侄稿》、《爭座位》、《祭伯父稿》)、歐陽詢行書“三稿”(即《張翰鱸魚帖》、《仲尼夢奠帖》、《孔子卜商帖》)、草書《殘本千字文》、孫過庭《書譜》、王寵行草《千字文》、《五憶歌詩》、《李白憶舊游詩卷》、《古詩十九首》、《游包山集》、《西苑詩》等等所下的業課功夫。
韓湘人他的體會是,風格的形成既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同時也是主體意識不斷選擇、提煉、強化、調整的結果?,F在的社會風氣把“面目”、“風格”都看得太過重了,這是功利性在書法界的反映。其實形成自家面目不容易,發展自家面目更不容易?!白约颐婺俊笔切枰粩嗤晟坪桶l展的。這些在實踐中得出的總結與感悟,無疑是十分珍貴的。
韓湘人工作繁忙,閑暇的時候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把書法寫得如此精妙,可想而知,他是付出相當大的心血,做出了很多的犧牲?!爸凡灰娚健?,韓湘人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筑路者,在他的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踏不平的高山!正是他這種一往無前的精神,造就了他“中原書壇著名的實力派書法家”榮譽稱號!
(作者張本平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中原書畫院院長、《中原書畫報》總編,作家、書畫評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