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亮空中美術館

陳光亮藝術簡介
陳光亮,男,漢族。1948年8月生于浙江永嘉。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曾任南京軍區建筑設計院長(文職大校軍銜),溫州市建設局副局長等職。自小酷愛書畫藝術。書法從摹寫柳公權《玄秘塔》入手,遍習王羲之、顏真卿、張旭、懷素、黃庭堅、王鐸、吳昌碩等諸名家法帖,至今苦練五十余年不輟。特別是在南京工作二十余年期間,有幸得到林散之、武中奇、費新我、陳大羽等大師的教誨指導,書畫之藝日漸提高。書法篆隸楷行草諸體皆備,形成了剛健勁利,雄渾老辣的書風。國畫兼可人物、花鳥,尤擅畫虎。其畫作形象準確生動,作品富有生活氣息和文化內涵。在詩書畫印諸方面均有一定的造詣。其作品多次在報刊雜志上發表,多次參加軍地的展覽和拍賣活動,獲得了各方的好評。1992年加入省書法家協會,2016年任溫州浙楠書畫院院長。
融宋元神髓 開虎畫新風
——陳光亮作品賞析 張本平
南京軍區建筑設計院原院長陳光亮是從戎二十八年、獲得文職大校軍銜的著名軍旅書畫家,他自幼酷愛書畫,德藝雙馨。在書畫藝術的追求中,他不論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五六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成果累累。在書法上他四體皆能,筆墨遒勁,功力深厚;繪畫上他涉獵全面,人物、山水、花鳥皆精,尤擅畫虎。其筆力、腕力、功力、學力;逸氣、神氣、骨氣、才氣,都獲得很多人的首肯,可謂是當代實力派畫家。
今天著重介紹一下他的虎畫。
陳光亮一生酷愛畫虎,在畫虎界有著一定的成就和地位。原沈陽博物館首任院長、我國著名的書畫文物鑒定專家楊仁愷先生曾在陳光亮的虎畫《雄視》上親筆題上“大振雄風,氣勢奪人,望而生畏”予以肯定。著名書畫家陳大羽先生曾題辭“溫馨和諧”、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先生曾題辭“歸真返樸”予以勉勵。這里的“雄風氣勢”、“精神筋力”也正是陳光亮刻畫虎的致力所在。他對于虎的描繪,除了外形的逼真、生動外,更結合動物自身特點,賦予虎以擬人化的性格和比擬人世的社會屬性,使虎也能表達出人的情感,充滿人性化的意味。因而他筆下的虎畫,不僅是現實生活中真實老虎的再現,更是經過他藝術創造賦予了思想感情的老虎形象,體現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法則;他的寫意老虎強調以筆墨造型,所作形象真實生動,構圖主次分明,用筆快疾奔放,中側鋒并施,注意筆觸效果,用筆飛動如“風檣陣馬”,具有“筆所未到氣已吞”的大氣魄,節奏感很強,充滿了生機和張力,視覺沖擊力強烈,不求精雕細刻卻能給人以細膩逼真之感,設色明快渾厚,有豐富的層次感;其筆下的虎體態雄健,眼眸明亮,傳神、生動,有一種原始大自然的質樸情感;他的山水畫略帶朦朧之意,融山水之情境于大自然的意境之中,讓人能夠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無論是畫虎還是山水,陳光亮一直堅持通過傳統和自然去理解造化的美學理念去創作,來表達對自然和生命的一種敬重。
虎作為獸中之王,它的體態、動作、神采無不反映造化的玄妙。陳光亮經常到動物園中觀察老虎并進行寫生,有時候對物象的觀察只能靠寫生和記憶,但正是這種看似費時費力的方法更鍛煉了他的眼力。我們的祖先之所以將虎作為一種圖騰,無疑是從虎的身上感受到了造化的神奇與偉大。陳光亮認為他去觀察虎,或者觀察其他任何動物,同樣也是在觀自然,觀造化。因此他筆下的虎有的充盈著勇武雄強之變,有的蕩漾著母子親情、天倫之樂,有的甚至充滿著離情別緒。在這樣的畫面中,沉重的現實感被觸及自然的情懷所蕩滌籠罩,畫家自己也從人性世界的現實中出走,伏虎臥游,繼而重歸現實,藉由某種幽微和暢的中國繪畫傳統,來抒發悠然的情懷。
談到陳光亮的繪畫,虎的主題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對一位藝術家而言,他的工作是以動人的形象精心編織成隱喻、寓言和象征。筆者在陳光亮的作品中同樣看到,無論是虎起虎臥,虎行虎坐,甚或虎飲虎斗,惟妙惟肖之余,更值得觀者深深體味的,是畫者在創作背后的思考和自我詰問,因為與欣賞精湛的繪畫技法相比,以繪畫之外的思想和寓意,更容易讓人產生參與和互動的樂趣。他的代表性丈二匹大作《群英聚會圖》,參加了“抗疫情藝路同行•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其大作采用寫意畫技法,以寫意虎獨特的繪畫語言,以破鋒筆細絲而成,那柔韌蓬松的毛絨和美麗的斑紋,系留白所致,未施一點兒白粉,妙自天成,使整個畫幅在磅礴里顯示出一種特有厚味、高趣、雅情,五只活靈活現的虎躍然紙上。觀其大作,令我感嘆。放大細節,窮精微之功,狀其貌,述其性,現其神?;⒁曧耥?、威風凜凜之雄勢躍然畫面。這種意筆淡彩的手法,層層敷染,淡彩生動,毫毛清晰,斑紋分明。在眼睛的表現方面尤見功力,以墨色的多次暈染達到明澈、透亮。畫虎,眼神的表現極為重要。老虎的張弛、伸屈,老虎的躍動與臥居,長嘯與雄視等等,不但是生命體的運動,更是人的想象與期望、理想與精神的投射。它與森林、雪原、山崖、巨石形成互為相關休戚的有機體。它回答了如何將意境高遠的文人意象與老虎這樣一種較為世俗的題材相融相生的問題。作品既凜然威風,又溫馴可近。這不僅因為其藝術表現中所呈現的形態美和技法美,更為深刻的內在因素是作者將人性與佛性、溫情與慈悲投射于老虎。換言之,能畫善虎者,自身必善,此善,非唯指一般人本性中的善,而是指藝術家的文化自覺,以及由文化史的淵源所生發的人文情懷。這種情懷化俗為雅,化兇為善,化猛為溫,這種恍惚的、詩一般仙境乃是人間神話。所以,他筆下的老虎已成通達人性與佛性的靈獸了。陳光亮為人熱忱,樂于助人,性情爽朗,常娓娓道來,談藝術、談人生,每興致高揚時,則舉手投足,儼然一往來于軍營生活與文化森林的藝術山君。他豐富的人生與藝術經歷正像老虎那一波三折的斑紋深深烙印于他的藝術中,時發燦燦之光,時隱幻幻虛影,撲朔迷離。他揮毫落紙時的果斷、準確、豪放與雄健展現了其畫虎的聲威;而他靜靜地、滿懷抒情地雙勾、染色時,則寄托了他幽幽的文思。其筆下的,大野蒼茫之境,長白雪月之境,秋山沉醉之境,春山曉霧之境,蘆花霜晨之境,梨花春雨之境,都意味深長,動人情思。正因為他山水畫的功力深厚,善于創造畫境,他才能“放虎歸山”,把虎置于他創造的特定情調氛圍之中,使虎與境化,相得益彰,增添了不盡的藝術感染力量。
寫意畫在用紙上也很講究,那種縱筆揮灑,墨彩飛揚的感覺。生宣紙,紙身松,沁透水墨力量大,水墨到處,筆觸層次清晰,于干、濕、濃、淡之間變化無窮。尤其是大寫意水墨虎畫,注重筆墨意韻,造型靈動,隨意天性,力求虎性真純威猛,得之自然,酣暢大氣,在自然灑脫中,賦墨開放大膽。善于在墨韻的靈動中,營造情境和力量的美感。不但構圖新穎,而且多變、生動、活潑,創作出一幅幅受到人們廣泛喜愛的墨虎力作。這些上乘之作,誘發了觀者欲望,激發了人的自然詩情,充分顯露了陳光亮既有深厚創作功底又有善于掌握并描繪虎的特性的才華聰穎。我們知道,虎畫作為中國傳統花鳥畫繪畫中一個畫科,在中國繪畫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畫虎,實際上是古代的一種風俗習慣,百姓把老虎樣貌畫下來,畫在自家大門上,以此來抵御兇險和各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致病邪氣。品讀他的作品《冬雪紛飛情更濃》《雄視》《雄風長在》等,別開生面,將威虎寫實而靈動的個性勾勒、發揮到極致,形神兼到,妙趣橫生。作品充實著現實社會與時代精神,不但注入了現代意識,切入現代人生積極向上的欲望,還尋找出了新的繪畫藝術語言,走出了他自己一條真正的寫意水墨虎畫的創新之路;他的作品《萬丈高崖自可攀》《秋山遠眺圖》《夏陰濃翳無限意》《秋日荒原獵正忙》等,就很好地運用了筆墨,把虎的天性威猛、騰空撲躍個性刻畫得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意韻十足,讓觀賞者完全被這種無聲語言的意境所感染,所熏陶。對于筆行意韻的理解,筆者認為是流動在心與紙之間的一種生機,是情、意、神的暢游,也是心理幻象與現實印象在精神上的重選與整合。而陳光亮在這一點上理解的比我們更深刻,更獨到,他把潔白的宣紙當作馳騁的峻嶺大山、森林草原,渲瀉情感的廣闊的精神空間。如作品《沖天一怒山岳震》《外面世界真精彩》等,從傳統筆墨的簡、雅、淡、拙、孤、樸、奇、崛中脫穎而出,大膽構思,在寫實中略加渲染,體現了水墨韻味的精神內涵。巧妙地把握住了筆墨的精神內涵并切入現代新的審美意識,將筆墨納入自身心理軌跡,提升溶會于自我精神活動之中,心會神悟。從而賦于筆墨新的涵義、新的內容、新的品格,使筆墨產生新意義。他的作品《尋覓》《虎崽春戲》《吳彩鸞騎虎入山圖》《靜夜思》《威震八方》等,造型活潑自然靈韻,表達的主題鮮明透徹,畫家把從物象到心象,再由心象到圖象這一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梳理的明快而清朗。這是他的精神、情感、心理作用與文化釀造,形與神、形與趣的精密結合與提煉的結果,是作品形成了神在形前,意出象外,從而才在畫面上塑造出虎類如此新的藝術形象和全新的圖式。從陳光亮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以神寫形,以趣造型,是圖式轉換的依據,也是圖式轉換的需要。唯其為此,神與趣才會由心而發,躍然紙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意象造型的本質。意象造型重趣味,重神韻,這是陳光亮把握的重點,他的大寫意水墨虎作品的造型一方面表現美好的自然意境的多姿多彩,同時又體現了虎威延伸精神和情感的作用。
總之,從陳光亮的寫意水墨虎畫作品中,筆者不難看出,激情奔放,胸襟寬廣,勤奮向上,貼近生活,賞趣濃郁,這是他天性以外的質樸內慧體現。他以勤奮之力,以廣泛之學,孜孜以求于真善美意境,踐行著他作為一個軍旅藝術家的高尚情懷。
(本文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原美術學院院長、教授,中原書畫院院長,《中原書畫報》總編,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河南工程學院特聘教授,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客座教授,鄭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作家、評論家、鑒賞家、書畫家、教育家,是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地址:鄭州市豐樂路與博頌路交叉口路東1號樓中原書畫院
電話:0371-63752045 13503814805
郵編:450053 中原書畫院官方網站:www.munouraku.com 郵箱:948057433@qq.com
陳光亮繪畫作品欣賞
















寫意風骨與造境之妙
——陳光亮畫雞的學術指向 安幫
陳光亮長于寫意花鳥,也作書法、山水、人物,能書能畫,書畫俱佳。其寫意花鳥作品風格獨特,畫風瀟灑,用色大膽絢麗,在構圖上具有自己的創新,多以牡丹、梅蘭竹菊、荷花、紫藤、雄雞、斗雞等為創作素材,今日就跟隨筆者來欣賞一番陳光亮的國畫雄雞及斗雞圖吧。
陳光亮筆下的雞畫有兩種:一種是雄雞系列,另一種是斗雞系列。無論哪一種都達到了構圖新奇,氣韻生動。可謂筆墨恣肆,線條飄逸,令人拍案叫絕。其作品《雄雞報曉》,雄雞下有石頭,虛中有實;如古畫論所云“筆不周而意周”的神韻,筆拙神似為大寫意之上也。畫中的雄雞立定之點,顯示出作品有大出大進的超然氣魄,造境出神入化,有徐渭花鳥的風骨,雞體極盡濕墨揮灑,頸、尾根以及足上用筆則有焦渴之意,碩體之重與羽毛之輕,兩者形成鮮明對比,而又融為一體。而雞的眼神活潑、剛毅,富有情致。全幅在點墨之局部與空間的宏大化境中間,陳光亮顯得隨心隨緣,整幅畫一揮而就,不反復雕琢,達到一種“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與其說是其性格豪爽,個性使然,不如說,這種“書為心畫,隨緣成跡”的上乘境界乃中國水墨人文精神滲透的哲學意蘊,正如周善甫所言:“書畫(藝術)宜運‘慧’以求,而不可‘智’取”。照此角度來看,陳光亮應該是具有真正的中國古典文化精神和審美品性的書畫人。
陳光亮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有豪放特色,氣勢磅礴,形象鮮明的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范。他用自己審美觀點和表現手法,創造出許多藝術形象。其花鳥畫,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不是對自然物象客觀的簡單描摹,而是凝練后的創造。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自然中蘊含陽剛之美。在創作中,畫幅越大,陳光亮越能自由揮灑,有的作品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
陳光亮出身農家,自幼喜畫身邊景物,自然對雞頗有畫趣。他畫的雞,源自生活速寫,又加之寫意傳統的筆墨,所以既生動又能超邁前人規范而自成風格。他一向認為,中國寫意畫高就高在薄薄的宣紙后面有很深的文化底蘊。不是就物寫物,而是在悟性中寫成。陳光亮畫雞看似是信筆寫來,公雞與母雞線條瀟灑渾厚,妙得天趣,筆法蒼勁樸拙,凝練簡約,合于自然;而毛茸茸的小雞,用淡墨勾勒寫成,重墨表現毛羽,形神兼備,稚氣可愛。他的《雄雞梳樁》的雞羽毛淡雅,體形輕盈中透著矯健之氣,精神抖擻正在梳樁,氣勢高昂,給人一種天生的貴族王者之氣。所以傳說中,人們認為雄雞在歷經萬千磨難的考驗之后,是可以涅槃重生,化身為浴火飛升的鳳凰的。千百年來,雄雞為大家所喜愛,除了這層原因外,還與雄雞自身自帶的祥瑞寓意有著很深的聯系;在陳光亮的《雙雄會》中,不僅有吉祥的花公雞,還有白色的大公雞,不僅有黃燦燦的楓葉樹,而且還有淡淡的草坪。兩只公雞漫步在草坪之上,含情情脈脈的對話,畫面中散發著濃濃的自然氣息和美好恬靜的田園氣息,更讓人心動的是畫作所蘊含的“福祿大吉”的美好祝福。他的《遠矚》,雄雞站在松枝上,可謂金雞報曉,一唱雄雞天下白。人們喜歡雄雞這個吉祥的家禽,多愛其報鳴守時、驅除黑暗、勇猛好斗的精神,要知道,古時人們就將雞稱為“五德之禽,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就連宋徽宗趙佶也曾作《芙蓉錦雞圖》來歌頌“五德”。千百年來,世界各地的民族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觀念,都對雞賦予了各種不同的寓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莫過于“吉祥”、“吉利”之意。“雞”與“吉”諧音,一幅國畫雄雞圖便有了“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金雞報曉祈福”之美好寓意。
觀陳光亮的國畫雄雞圖,墨色渲染果敢有力,在雄雞輪廓的勾勒上惟妙惟肖,恰到好處地襯托出了雄雞應有的那種矯健身姿,無論是覓食還是鳴叫,一舉一動都神韻十足。細品其作,能透其羽而知其骨,能悟雄雞相搏、翎羽乍起將臨戰之意,怪不得如此受廣大書畫愛好者的認可青睞。
說到畫雞,不能不提陳光亮畫的《斗雞圖》。他通過對斗雞場面的反復觀察,通過速寫用簡練的筆法準確勾勒出斗雞的特征和動態,抓住了表情達意的瞬間捕捉表現斗雞的最關鍵最突出的動態,使斗雞圖形象生動,態勢準確。他畫斗雞,一是強調雞的眼神堅定有力,栩栩如生;二是強調雞的腿健爪利,健碩的大腿充分顯示了斗雞的力量強健,一雙健爪顯示了剛利無比,所向披靡;三是強調斗雞動態的準確生動、傳神,特別是把“斗雞系列圖”與現實社會緊密結合,他在《丁酉斗雞圖》中寫道:“斗雞是我國民間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從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尚勇崇武情懷。但斗雞的畫不多,這大概與大家覺得斗雞似乎太殘酷,與中國人崇高的和諧精神相背有關。和諧是大家的追求,可是和諧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必須通過斗爭贏得。君不見當我中華崛起之時,世界上各種反華、排華和遏華之勢力甚囂塵上,大有黑云蔽日之勢。在此之時,中國人民當團結一心,奮起抗爭,戰而勝之。所以,雞的勇武精神,值得鼎力宣揚,真可謂:“紅場倒幟風詭譎,白宮易主氣囂張。南海黑浪幾番激,東隅妖霧數度揚。洶洶亂象何足懼,豺狼若來我有槍。中華崛起豈可擋,掃清陰霾見太陽!”陳光亮畫的斗雞《拼博》《相持》《相遇強敵不須驚》等代表作品,有英氣、勇氣。陳光亮的斗雞圖系列畫以書畫形式充分體現了偉大的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不怕艱險、勇于斗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氣概,弘揚了正氣,鼓舞了斗志,提振了信心。
陳光亮花鳥作品欣賞











熔古鑄今唱大風
——陳光亮書法欣賞 沃野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脊梁和靈魂,它鑄造著國家和民族的心靈和品格,一個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有了信仰,國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而文化自信是促成這些目標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在這個時代,涌現了許許多多富有時代氣息、個人風格鮮明的藝術家。他們以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不斷努力,不斷創新,通覽古今,融貫中西,使中國書畫藝術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將中國藝術逐步推向世界藝術之頂峰。當代著名的軍旅書法家陳光亮,能清晰地追究自己的目標,沉心修煉,日臨夜摹,在古帖中找傳統,沿著自己既定的書法方向不懈地努力,靜靜地追求,其不求聞達的博大胸懷和對書法藝術的執著追求精神令人敬佩。
陳光亮自幼酷愛書法。書法從摹寫柳公權《玄秘塔》入手,遍習王羲之、顏真卿、張旭、懷素、黃庭堅、王鐸、吳昌碩等諸名家法帖,筆耕不輟。除苦學書體經典外,后有幸得到林散之、武中奇、費新我、陳大羽等大師的教誨指導,使其書法作品既兼采眾長,又自成一格。癡迷成大器,苦難鑄輝煌。五十余年孜孜不倦,勤學苦練,厚重博大的傳統文化滋養,成就了陳光亮在書法藝術之路上的鳳凰涅槃。其書作上溯甲骨、金文鐘鼎、石鼓,下及吳昌碩、齊白石,筆力遒勁、穩重厚實、氣勢如虹,既有沉雄峻逸之勢,又有渾穆古拙之風,他在書法上,持之以恒,苦練多年,每日必修,日日練字。他的篆書,以吳昌碩書帖為主要臨本,用功極深,對趙之謙之后的近現代篆書名家,亦有涉獵。其篆書作品宗秦漢而重筆意,以沉穩自然為尚,在老辣中富有新鮮活潑的生機,在疏淡中彰顯質樸茂密的風神,在筆鋒得意處盡顯功力的爐火純青,在圓潤豐腴中透露豪邁氣度。作品富有雄渾剛健之氣勢,疏朗灑脫之神韻,珠聯璧合,相映生輝,是筆者推崇的正大氣象之書風。尤其難得的是,他的書法作品,能深入傳統中去,“因義理之會歸,信賢達之兼善”,表現出一種長期的文化積累和典雅的風范。讀他的作品,既得到藝術的享受,又能獲得精神的陶冶。
書法作為隱藏在漢字背后的藝術形式,如果它不能承載人類的真實情感和思想,那它將失去存活的理由。陳光亮在創作書法時,不但注意總結前人的優點,還十分用心剖析自己。他認為,書法家在創作時,是一種忘我的狀態而達到了一種輕松愉快的意境而表現出來的隨機生發的藝術佳境罷了。他多年的實踐與研究心得,是用腦思考過的。他是善于用腦寫字的書法家,既守傳統,又具時代氣息。其草書及行草書結字十分注意開合的變化,通篇作品韻律跌宕,氣息通暢。他結合多年的修煉,已自成一格,并形成自己的個性語言,用筆“行線如鐵”,有挺拔陽剛之美,沉凝雄渾之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領袖的講話,陳光亮的體會是: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有著崇高信仰和奮斗目標,從不追求金錢和個人私利,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圓心中的“中國夢”,追求一種“為人民服務”的境界,享有一份責任,肩負一種使命,是為了讓祖國更加強大,讓自己鐘愛的藝術事業得以傳承,這樣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才有價值,才有意義。我要用自己手中的筆,歌頌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能量,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精神生活,盡微薄的貢獻。
陳光亮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熱愛人民不是一句口號,要有深刻的理性認識和具體的實踐行動”,在今年的大疫面前,他的義舉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心系國家,奉獻社會、情系疫情的高尚情操,為我們文藝工作者樹立了典范,他的大愛同他的繪畫與書法作品一樣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譽。
陳光亮書法作品欣賞







